2024 年 12 月 30 日至 31 日,2025 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24 年卫生健康工作,部署 2025 年重点工作。会议的相关情况如下:
会议总结 2024 年工作成果:
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实施病房改造和护理队伍建设,持续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稳妥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药品种类和外资医院试点等工作,加快推进首都三级医院疏解。
推出服务举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国家和省级巡回医疗全面推开,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人才项目全部建立,村卫生室进医保、大学生村医入编、军地献血信息互联互通、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举办 “时令节气与健康” 系列新闻发布会、启动 “体重管理年” 活动等工作顺利实施。
助力经济发展: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推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措施,推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50 条措施,在国际多边和双边活动中发挥有效作用,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转变行业面貌: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新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强调 2025 年工作方向:2025 年是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要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更好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和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 “十五五” 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部署 2025 年重点工作:
强化思想与作风: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抓好 “最后一公里” 落实,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和作风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和行风建设。
推进城乡发展: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落实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县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进资源薄弱县常态化巡回医疗全覆盖。
深化医改机制:推进医疗、医保、医药 “三医” 协同发展和治理,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医疗服务价格、薪酬等动态调整,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
坚持预防为主: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推动重大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早筛早诊早治,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
聚焦儿科与精神卫生:将 2025-2027 年确定为 “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加强儿科和精神科专业人才培养,院内编制、薪酬待遇等政策酌情倾斜。开展 8 项为民服务实事,包括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均提供儿科服务;每个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 12356 的应用,全国举办超过 5000 场次的国家和省市级专家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发展中医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优势专科、西学中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实施 “新时代神农尝百草” 行动。
落实生育与养老:研究促进生育政策,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落实好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开展早孕关爱行动,推进老年上门护理服务。推进医育、医养结合,着力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加强科技与人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进卫生健康重大科技攻关,深化医教协同,加强薄弱学科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人文法纪教育,培养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
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和血液保障,有效防范生物安全风险隐患,维护好行业安全稳定局面,有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 “两重”“两新” 工作,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健康产品、治未病和特需医疗等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