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网> 商产资讯> 资讯详情
市监总局通报违规医疗广告典型案例:199元套餐被罚20万元
发布时间:2025-09-24 12:21:29

一、天价罚单:199元套餐换来20万元罚款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一批医疗广告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其中一则案例引发广泛关注:某医疗美容机构因推出"199元超值美容套餐"广告,被处以20万元罚款。这笔相当于广告费用数倍的罚单,向医疗行业发出了强烈的监管信号。

 

据了解,该医美机构在多个网络平台投放广告,宣称"199元享受原价2999元美容套餐",包括"超声刀除皱""水光针补水"等项目。经查实,这些广告存在多重违法问题:一是虚构原价,所谓的"2999元原价"从未实际成交过;二是对医疗效果作保证性承诺,使用"一次见效""彻底祛皱"等违规用语;三是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医疗广告。

 

二、执法细节:多重违法行为的叠加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在调查中发现,该机构违法行为并非单一存在,而是多重违法行为的叠加。首先,在价格标注方面,该机构无法提供2999元原价的销售记录,涉嫌价格欺诈。其次,在广告内容方面,使用了《广告法》明令禁止的保证性承诺用语。

 

更重要的是,该机构未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根据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前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方可发布。而该机构在未取得证明的情况下,已在多个平台投放广告达三个月之久。

 

执法人员表示,之所以开出20万元的重磅罚单,是基于多项违法行为的叠加处罚。其中,虚假宣传罚款10万元,无证发布医疗广告罚款5万元,使用违禁用语罚款5万元,总计20万元。

 

三、行业乱象:医疗广告成违法重灾区

医疗广告一直是广告违法的重灾区。市监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查处医疗广告违法案件1.2万件,同比增长23%。违法主要表现为:未经审查发布医疗广告、使用患者名义作证明、对疗效作保证性承诺、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医美行业成为违法高发区。一些机构利用消费者追求美的心理,通过低价引流、效果保证等方式吸引客户,实际服务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猫腻。有的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到店后,再通过话术推销高价项目;有的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还有的甚至由无资质人员操作医疗项目。

 

网络平台成为医疗广告违法的新阵地。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的医疗广告往往以"科普""分享"形式出现,规避广告监管。一些机构还通过素人探店、用户体验等方式进行软性广告宣传,增加了监管难度。

 

四、消费者陷阱:低价背后的重重套路

199元的医美套餐听起来很美好,但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消费陷阱。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这类低价套餐通常是机构的"引流工具",到店后才会发现其中的套路。

 

李女士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看到199元做超声刀的广告很心动,但到店后医生说我的皮肤状况不适合做超声刀,推荐了6800元的套餐。最后没抵住推销,花了比预期多几十倍的钱。"

 

还有消费者遭遇了"附加费用"陷阱。李女士说:"广告上说199元全包,但做的时候又说要加收敷料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最后实际支付了1000多元。"

 

更严重的是,一些机构使用非正规产品。王女士投诉称:"做完199元的水光针后皮肤过敏,后来才知道用的不是正规产品,而是假冒伪劣的填充剂。"

 

、维权指南:消费者如何识别违法医疗广告

面对五花八门的医疗广告,消费者该如何识别真伪?市场监管部门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看广告审查证明:正规医疗广告都会标注广告审查文号,如"医广审字第XX号"。消费者可以要求机构出示审查证明,也可在卫健委官网查询真伪。

 

二辨广告内容:凡是包含"保证治愈""无效退款"等承诺性用语,或使用患者前后对比图的广告,都涉嫌违法。医疗广告不得宣传疗效,只能客观介绍服务项目。

 

三查机构资质:消费者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医疗机构和医师的执业资质,确保机构和人员都有合法资质。

 

四防价格陷阱:对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促销要保持警惕,特别是医美服务成本较高,过低价格往往难以覆盖成本,可能存在消费陷阱。

 

、行业影响:推动医疗广告走向规范

这起典型案例的通报,在医疗行业引发强烈反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推动医疗广告走向规范化发展。

 

某三甲医院宣传科负责人表示:"重罚案例具有警示作用,促使医疗机构更加重视广告合规。我们医院已经开展广告自查,确保所有发布内容都经过审查备案。"

 

广告平台也开始加强审核。某电商平台广告审核部门表示:"我们已经升级医疗广告审核规则,增加人工复核环节,对医疗类广告实行更严格的准入标准。"

 

行业组织也在积极行动。中国医疗美容协会正在制定行业自律规范,要求会员单位严格遵守广告法规,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结语

199元套餐换来20万元罚单,这起典型案例反映出监管部门整治医疗广告乱象的决心。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医疗广告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消费者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

 

对医疗机构而言,必须牢固树立合规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广告宣传。只有诚信经营、规范宣传,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消费者而言,要提高辨识能力,不轻信夸张宣传,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遇到侵权问题及时投诉举报。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医疗市场环境。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指点网
    酒店交易网
免责声明:
本网站信息由网站用户提供,其内容和图片的真实性、合法性、版权由信息提供者负责,最终以政府部门登记备案的信息为准。本网站信息凡涉及面积单位均为建筑面积,本网站不声明或保证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租赁或购买该物业时,请谨慎核查。
郑重提示:
请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切勿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