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华强北的人,都记得圣廷苑酒店那栋气派的楼。多少人来深圳谈生意、见客户,第一站总是这里。八月的下午,阳光斜照在酒店外墙上,有人停下脚步,眯着眼看工人拆下“圣廷苑酒店”三个大字,换上了“城际酒店”的新招牌。没有仪式,没有报道,就像撕下一张旧的日历纸,轻飘飘的,却扯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光。
有人说,深圳是一座没有回忆的城市。可他们一定没在清晨去过凤凰楼,没见过那些喝了二十年早茶的老街坊,一双筷子一只虾饺,慢悠悠地聊着物价和儿女;也没在周末的春满园里排过号,一家老小围坐着,孩子们抢着吃红米肠,老人家笑着叹茶。这些开了二十多年的老字号,依然活色生香,仿佛时光在这里偷偷歇了脚。
而如今,圣廷苑却悄悄换了名字。
它曾经是深圳酒店业的骄傲。2001年开业,五星级的牌子亮晃晃地挂起来,接待过无数商务客、会议团、海外来宾。“金枕头奖”“十大会议酒店”……荣誉多得一面墙都放不下。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华强北如何从一条卖电子元件的街,变成全球闻名的科技地标。多少老板在这里签下第一笔大单,多少创业者在这里喝下庆功的酒,又有多少深漂在这里度过第一个深圳的夜晚。
还记得隔壁那家“欢唱100”KTV吗?周末夜晚,门口总是挤满了年轻人。几十块钱唱通宵,唱累了就去对面吃个砂锅粥。那是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快乐那么简单,记忆那么鲜活。
可是时代终究会翻页。
就像今年七月,明香海鲜酒家也关门了。开了三十三年,老华强人没有不知道它的。红彤彤的龙虾、香喷喷的煲仔饭、夜夜喧闹的大厅……它结业那天,很多老深圳人在朋友圈发图告别,像送别一位老朋友。
圣廷苑的更名,其实是一种商业的选择。中洲控股选择了与成熟酒店集团合作,放下了自营高端品牌的重担。这很深圳,很务实,很高效——但也让人不禁恍惚:那些被轻易替换的,难道仅仅是一个名字吗?
我们总是在告别。告别一家酒店、一家酒楼、一家KTV,告别一段青春一种习惯一个时代。深圳变得太快,快得连回忆都要小跑着才能跟上。
但好在,记忆比招牌更顽固。
就像你也许再也找不到当年一起在欢唱100通宵唱歌的人,但旋律响起时,仍然会想起某句唱走音的歌词;就像明香的海鲜香渐渐散去,可老华强人路过华发北路38号时,依然会指给儿女看:“这里以前有家很火的酒楼。”
圣廷苑会变成城际酒店,世纪楼也挂上了全季的牌子。它们会变得更现代、更高效、更符合商业逻辑。但总有人会记得,这里曾经是圣廷苑,是许多人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华强北辉煌年代最闪亮的那颗星。
城市注定向前,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它飞速的改变中,小心收藏好那些温暖的碎片。早茶依旧飘香,老街坊依旧谈天,华强北的路灯亮起来时,依然有人拖着行李箱走来,寻找梦想和机会。
只是有一天,当我们再次路过,会轻轻说一句:
“看,这里以前是圣廷苑。”
也许这就是深圳——它一边擦去旧的痕迹,一边让我们学会记得。招牌会变,记忆却不会老。
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
每天酒店新闻和物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