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部署全国医院增设新科室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接连发布重要文件,大力推动全国医院增设新科室,旨在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一举措在医疗行业引发广泛关注,将对未来医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 月 8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025 年版)》,明确指出,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老年医学科。与 2019 年试行版相比,新版指南在多方面实现了优化升级。它不仅扩大了老年医学科的建设范围,还细化了科室设置标准和业务内容,清晰界定了服务模式,同时调整了责任主体和质控模式。按照要求,老年医学科主要负责收治罹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具体建设标准方面,老年医学科需设立门诊诊室、病房、综合评估室。其中,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20 张,二级综合医院应≥10 张,并且对医护人员的配备比例等也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
5 月 6 日,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同样备受瞩目。《意见》指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中医医院 (包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 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 。医疗机构内各专科 ICU 床位,要配备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还需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储备一批可转换 ICU 床位。《意见》还明确了主要目标,例如到 2025 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要达到 15 张 / 10 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 10 张 / 10 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 ICU 床医比达到 1:0.8,床护比达到 1:3 等 。
卫健委要求增设这些新科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年医学科的设立,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医疗服务。通过规范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强化老年综合征管理与共病处理,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单病种诊疗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转变,从而更好地契合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而重症医学科对于提升医院综合医疗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救治时,重症医学科能够发挥核心作用。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有助于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能够补齐西部地区和县域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短板,推动区域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
尽管目前相关科室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距离目标仍存在差距。以老年医学科为例,近三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 - 2023 年,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数量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要在 2027 年末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 80% 的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 。此次卫健委发文推动大批医院开设新科室,是对当前社会医疗需求的积极响应,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这些新科室的逐步设立与完善,民众有望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