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别人的尊严,相当于递刀子给对方杀自己。尊重他人,其实是保护自己。
推倒电脑、掌掴前台、挥拳相向,九寨沟酒店纠纷的一幕,折射出多少人把“顾客就是上帝”这句服务业的营销口号当成了现实。
近日,一则“九寨沟旅游被打”的新闻登上热搜。官方通报显示,10月19日晚,游客李某某在九寨沟贡巴酒店因房型不符问题与前台服务员六某某发生冲突。
李某某不满解释,先后推倒两台电脑设备并掌掴服务员;而服务员六某某随后也挥拳击中李某某头面部。双方最终报警收场,目前案件正在由公安机关依法办理。

01
事件全貌
从口角到全武行
这起引发全网关注的酒店打人事件,始于一场再普通不过的服务纠纷。
10月19日晚上7点左右,游客李女士抵达九寨沟贡巴酒店,办理入住时她发现实际房型与预订的不符。
李女士当即向前台服务员六某某提出换房需求。沟通中,因不满对方的解释,李女士情绪突然失控。
她先后推倒前台两台电脑设备,随后动手掌掴六某某的面颈部。冲突骤然升级,双方情绪激烈。
酒店负责人德某见状立刻上前劝解,并提出解决方案试图平息事态。然而,在沟通过程中,李女士与六某某再次发生争执并相互辱骂。
被激怒的六某某最终挥拳打中李女士头面部。随后,双方均选择报警,民警抵达现场后,协助120将李某某送往医院检查。
02
扭曲的“上帝”观念
这起事件中,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李女士在纠纷初期直接采取了破坏酒店财物和攻击服务员的行为。
表面看,这是一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缺失;深层次看,却暴露了部分消费者扭曲的“上帝”观念。
“顾客就是上帝”本是企业为强调优质服务而提出的营销口号,却在现实中演变为某些人恃消费而骄的借口。
他们以为支付了费用,就获得了对服务人员颐指气使的权利,甚至将服务业者的尊严也视为可购买的商品。
在九寨沟这起事件中,李女士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维权边界,构成了对他人人身权利的侵犯。
而服务人员六某某在受到攻击后的回击,虽然从情绪上可以理解,但也同样触犯了法律底线。
03
服务行业的尊严困境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尊严困境,在这起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客户的过激行为,服务员六某某最终选择了“挥拳回击”。这种以暴制暴的反应,本身就是对长期缺乏尊重的环境的一种无声抗议。
服务人员与消费者之间应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非主仆式的人身依附关系。
现实中,类似的纠纷并不少见。
宠物店免费帮女子养猫,只因没给猫洗操,被女子辱骂连狗都不如
浙江杭州一宠物店老板,他免费帮女子照顾小猫,可女子竟因为老板8天没给小猫洗澡要求赔偿。老板也不惯着,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连一起来的调解员也未能幸免!老板:我没收你一分钱,你怎么好意思要赔偿?你们这些调解员也是吃饱了撑的。
这类消费者将购买服务误解为购买了对他人尊严的支配权。
04
理性维权与相互尊重
从法律角度看,九寨沟酒店事件中的双方都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
李女士已出院,但案件仍在审理中,她可能面临故意伤害和破坏财物的指控;而服务员六某某也将为他的挥拳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官方通报中特别指出,此前发布的相关图文视频已由当事人自行删除。
同时呼吁公众“尊重客观事实,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这一细节表明,最初的网络爆料可能并未完整呈现事件全貌,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此类纠纷时,理性维权的必要性。
消费者在遇到服务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提起法律诉讼等渠道解决问题,而非诉诸暴力。
法律面前,没有“上帝”与“仆人”的区分。九寨沟事件中挥拳相向的双方,都不得不面对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的结果。
正如官方通报中所呼吁的——“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现实生活更是如此。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服务者,尊重与尊严,从来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卖的商品,而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

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
每天酒店新闻和物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