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欠薪细节:从几千到十几万,医护人员苦不堪言
被欠薪的18名员工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欠薪金额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其中:
主治医师王医生:被欠薪14.8万元
从3月份开始就没拿到完整工资,院里总是说下个月补,但到现在还欠着我半年薪水。
护士小李:被欠薪5.3万元
我还要租房子、还助学贷款,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院长说医院没钱,让我们体谅。
保洁阿姨张女士:被欠薪2.1万元
我老伴卧病在床,就指望我这工资买药,现在医院不发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员工们表示,医院管理层多次承诺发薪时间,但每次都失信。9月初,医院突然要求员工签署"自愿降薪协议",将工资降至当地最低标准,引发强烈反对。
二、医院现状:患者减少,资金链断裂
据了解,这家医院成立于2018年,曾以"高端妇产"为特色,床位200张,员工最多时达150人。但近年来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1. 患者量锐减
从2024年开始,月门诊量从3000人次降至不足1000人次,住院床位使用率不到30%。
2. 资金链断裂
医院拖欠供应商货款、房租、水电费累计超过500万元,银行账户多次被冻结。
3. 骨干流失
近半年有20多名医护离职,科室无法正常运转,形成恶性循环。
一位离职医生透露:"其实从去年就开始拖欠工资了,只是当时还能发一部分,现在完全发不出来了。"
三、员工维权:多次沟通无果,走上法律途径
被欠薪员工组成了维权小组,与医院进行了多次沟通:
第一次沟通(7月15日):院长承诺8月底结清所有欠薪
第二次沟通(8月30日):财务总监称"资金周转困难,再宽限一个月"
第三次沟通(9月10日):医院提出"用医疗设备抵工资"方案遭拒绝
9月12日,18名员工联合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医院支付欠薪及经济补偿金共计126万元。
四、院长回应:经营困难,正在寻求解决方案
医院院长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确实存在资金困难,但我们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包括引入新投资者、资产重组等。希望员工能多给一些时间。
当被问及具体时间表时,院长说:已经在和几家投资机构洽谈,预计10月份能有初步结果。
但员工对此表示怀疑:这话已经听了半年多了,每次都是'正在洽谈',从没见实际资金进来。
五、行业背景:民营医院面临寒冬
这起欠薪事件并非个案。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00家民营医院倒闭或停业,主要原因包括:
1. 医保支付改革
DRG/DIP付费方式推行,医院收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粗放式经营难以为继。
2. 运营成本上升
人力成本每年上涨10%以上,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快,房租等固定支出持续增加。
3. 患者分流
公立医院扩张、互联网医疗发展,对民营医院形成分流效应。
4. 信任危机
部分民营医院过度医疗、乱收费等行为,导致行业整体信誉受损。
六、法律解读:欠薪维权有哪些途径?
劳动法专家指出,员工维权可采取以下途径:
1. 劳动仲裁
最快的方式,一般45天内出结果。但如果单位不执行,还需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 法院诉讼
耗时较长,但具有强制力。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单位转移资产。
3. 向主管部门投诉
向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行政部门可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工资。
专家特别提醒:"员工要注意收集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沟通记录等。如果单位提出用实物抵工资,一定要谨慎,最好咨询专业律师。"
七、最新进展:仲裁委员会已受理
9月15日,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已正式受理此案,预计10月中旬开庭审理。仲裁委工作人员表示:这类案件事实清楚的,一般会支持员工的合理诉求。
与此同时,卫健委也已介入调查,要求医院妥善处理欠薪问题,保障患者正常就医不受影响。
一位被欠薪的医生无奈地说:我们一边维权,一边还要坚持上班,因为还有住院患者需要照顾。希望这件事能尽快解决,让大家拿到应得的报酬。
这起欠薪风波不仅关系到18个家庭的生计,也折射出当前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困境。如何平衡经营压力与员工权益,成为摆在所有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