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医美违规后 广东多部门迅速立案调查并部署全行业整治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连续发布三条视频报道,揭露部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混淆医疗器械资质、违规开展注射项目等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全国医美消费第一大省,广东省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对涉事机构展开调查,并同步部署全行业规范整治工作,坚决维护医美消费者合法权益。
涉事机构逐一核查 两地多家机构被立案
针对报道中提及的广州、深圳等地医美机构违规操作水光针等问题,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疾控局迅速联动,组织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专项调查处理,确保问题线索核查到位、违规行为依法处置。
8 月 4 日上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启动联合执法行动。越秀区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对韩妃整形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机构使用的 “元泰婧皮肤抑菌液” 存在产品资质问题,当即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停止使用该问题产品;同时,针对医院未严格执行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违规行为,正式立案调查。同日,花都区卫生健康局对姬妍兮诊所展开核查,查实该机构违规使用 “泊放 ® 医用退热贴” 等医疗器械,已依法立案;目前,两家机构在使用 “滚针” 或 “黄金微针” 后涂抹相关产品的具体操作是否合规,执法部门仍在进一步取证核实中。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行动更为迅速,于 8 月 3 日晚便对报道涉及的 “遇见美科技美容店” 开展突击检查。经查,该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却擅自开展医美相关服务,机构负责人涉嫌非医师行医,目前已被立案处理,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多部门联动发力 构建医美监管长效机制
事实上,广东省近年来始终致力于规范医美行业发展,早在 2021 年便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等多部门启动全行业乱象整治,形成监管合力。
在医美机构与人员管理方面,省卫健委持续强化源头把控,已遴选 69 家美容培训基地,规范医美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同时严格美容主诊医师资质认定,累计认定 2006 名美容主诊医师,从人员资质层面筑牢行业门槛。2025 年初,省卫健委进一步联合多部门印发专项整治文件,明确将无证行医、非法注射等违法行为列为打击重点,尤其针对 “黑医美”、违法注射肉毒素与玻尿酸等高频违规行为,开展靶向整治。
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省疾控局于 2025 年 5 月专门印发医美机构监督抽查方案,将医美机构执业规范纳入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范畴,通过随机抽查、结果公开的方式,提升监管透明度与威慑力。
对于下一步整治工作,广东省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将建立医美机构分类监管与动态档案管理制度,对信用评级较低的机构加大抽查频次,实施重点监管;同时深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动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形成监管闭环;此外,还将通过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曝光典型违规案例等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医美意识,推动医美行业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