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侵删
百度在饮鸩止渴
中国互联网生态的恶化百度负主要责任
百度把搜索结果内容大量指向自己的百家号
一、流量垄断:中小网站的生死劫
打开百度搜索任意关键词,前三页已被百家号、企业百科等自家产品占据。曾经活跃的技术博客、行业论坛,如今在搜索结果中难觅踪迹。
"我们花三年做的技术社区,百度收录量从十万降到不足五百。"某站长展示后台数据时苦笑。SEO优化沦为笑话,网站想获得流量只能购买百度推广——这已成行业潜规则。
当其他搜索引擎还在努力抓取全网内容时,百度却把70%的搜索流量导入自家生态。这种数字封建主义,让中小网站要么交"买路钱",要么自生自灭。
二、生态畸变:全民APP化的代价
被迫转型的中小网站开始扎堆开发APP和小程序。"光维护安卓、iOS双端和微信小程序,成本就涨了三倍。"教育类APP开发者王先生坦言。但不上线APP?在百度搜索里根本活不过三个月。
这种畸形生态催生数据孤岛:微信文章屏蔽百度爬虫,抖音内容自成体系,小红书笔记无法被搜索引擎收录。用户想查资料,不得不在十几个APP间来回切换。
更讽刺的是,百度自家产品也陷入恶性循环。百家号抄袭成风,专业作者出走;智能小程序体验粗糙,留存率不足10%。这场生态改造运动,最终只剩下满地狼藉。
三、行业反思:开放精神去哪儿了?
二十年前,百度用"让人们平等获取信息"的宣言开启搜索时代。如今它亲手筑起信息高墙,把中文互联网切割得支离破碎。当谷歌用AI破解蛋白质结构时,百度还在为医疗广告优化算法。
互联网企业该对生态负多大责任?看看淘宝催生数百万卖家,微信养活千万公众号作者,而百度生态里最繁荣的,竟是抄袭者和标题党。这难道就是中文互联网的未来?
值得玩味的是,百度2025年推出"传统搜索AI化"方案,宣称要打造开放生态。但当算法推荐取代主动搜索,当智能体平台取代独立网站,这是涅槃重生,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态垄断?
新闻背景延伸:
百度搜索广告收入占其总营收83%(2025Q1财报)
中文独立网站数量较2015年下降72%(CNNIC数据)
微信小程序数量突破800万,日均使用时长超4小时(腾讯年报)
超60%开发者认为APP开发成本已超出承受能力(CSDN调研)
(个人观点 一家之言 兼听则明 仅供参考)